凌云:一个老将的凌云壮志
作者:来源:中国邮政网发布时间:2021-03-16

凌云(左三)走访村民,倾听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干农活、拉家常,察民情、解民忧……在重庆市忠县石宝镇盐龙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总能看到凌云忙碌的身影。 

  2015年5月,受邮储银行重庆忠县支行委派,他来到盐龙村担任扶贫工作队员、扶贫联络员。5年多来,凌云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帮助当地贫困户“摘穷帽”“拔穷根”,实现了脱贫致富。 

  基础设施搭台 

  盐龙村位于忠县石宝镇西北部,山坡陡峭、沟壑较深,距离县城34公里,不用说,这里的扶贫任务艰巨。初来乍到的凌云,面对这样的一个村子,扶贫工作应从何着手? 

  在村“两委”同志的带领下,凌云把全村518户村民走访了一遍,找到了盐龙村的“病症”:基础设施薄弱,道路交通、人畜饮水和人居环境卫生等条件恶劣,因学、因病、因残致贫情况普遍……这些“病症”汇聚在一起,造成了盐龙村脱贫攻坚工作停滞不前的局面。 

  为了打破“僵局”,凌云与村干部一起反复研究,多方论证,最终决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带动全村脱贫致富。 

  盐龙村地理条件差,特别是水资源匮乏,村民常年靠四处挖井找水。凌云决定先“啃”下“水荒”这块“硬骨头”。他一方面四处寻找水源,另一方面主动向石宝镇政府汇报,争取项目支持。一周后,镇里派人到盐龙村新建饮水池,他全程参与饮水池的修建,初步解决了“水荒”问题。在他的协调下,截至2020年末,盐龙村已修建7口饮水池,蓄水总量达600立方米,铺设饮水管道9000米,整治山坪塘20口,人畜饮水和农作物灌溉得到全面保障,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 

  盐龙村里大多是泥泞山路,总长12.6公里的村级公路已建成20年,路况差,损坏严重。凌云积极协调,促使村中道路修建项目得以立项。几年间,总长22公里的人行便道通达村民院坝,长5米、宽2米的人行水泥桥解决了过河问题。村里还加宽、硬化公路18公里,方便了村民出行。 

  产业发展唱戏 

  作为银行员工,凌云注重发展产业以及通过金融力量助力脱贫攻坚。他多次组织在村里宣讲金融知识,帮助贫困村民了解信贷政策,同时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因户施策、精准帮扶,不断增强贫困户自身的“造血”能力。 

  “每逢节日或农忙时,凌云都会来帮忙,他真是把我家的事当作他自己的事!”村民老吴在外务工时,右手两手指因意外工伤被截,2014年他无奈返乡。但母亲身体差,父亲患有矽肺病,均丧失了劳动能力,两个年幼的孩子还在上学……老吴的困难,凌云看在眼里,他苦苦思索,终于想到老吴家邻居都已经外出打工,空出不少圈舍,很适合发展养殖业。 

  在凌云指导下,老吴向忠县支行申请了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本钱有了,老吴的信心也有了。从建房舍、修管道,买饲料、切猪草,到邀请畜牧站工作人员上门作技术指导,再到寻找销路……只要一有空,凌云便上老吴家帮忙。 

  如今,在凌云的帮助下,100余头生猪规模的养殖场渐渐发展起来。在此基础上,老吴又喂养了100只鸭、100只鸡,种了7亩玉米,养殖业、种植业都发展得红红火火,日子越过越好。昔日的贫困户成为石宝镇脱贫示范户。 

  老吴只是凌云帮扶的贫困村民之一。在凌云的协调推动下,盐龙村于2017年成立了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250亩花椒和200亩中药材,村民不但能在村里的种植基地务工,还有土地分红收入。合作社既为返乡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更为常年留守的老弱病残者提供了生活保障,帮助很多贫困户走上了脱贫增收的道路。 

  巩固成果再出发 

  凌云的笔记本记录了多年的扶贫工作日志:完善村“两委”日常工作制度、贫困户精准帮扶、村容村貌整治、办公设施维护、农村房屋修缮、承包土地确权勘界……哪些要形成报告协调上级解决,哪些应由村“两委”重点办理,哪些需要常态跟踪,每件事他都细心标记。 

  “5年多来,我和这片土地结下了难舍的深厚情谊。”今年58岁的凌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一名邮储人的责任与担当。 

  如今,凌云对口帮扶的60户贫困户共计230人,均已脱贫。凌云被忠县县委组织部评为“优秀扶贫驻村干部”,被邮政集团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被邮储银行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