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城区寄递事业部全成本口径件均投递成本为3.8元,远远高于行业1元左右的平均水平;社会快递自提代投率高达90%以上,而我们不足50%;南通社会快递整合投递资源联合成立供配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而我们揽投资源还未深入融合。”在10月23日江苏省南通市邮政分公司的降本增效工作推进会上,南通城区寄递事业部经理王娟深刻剖析对标行业存在的问题。对此,城区寄递事业部拿出深化改革的勇气与降本增效的决心,以打破传统“底薪制”为重点,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强化能力建设、加大对外合作、提高精细管控等措施,实现了投递成本的有效压降。目前,该寄递事业部全成本口径件均投递成本由3.8元降低至2.24元。
直面问题的自我革新
通过财务的一组数据分析得出,2019年南通邮政人工成本占件均投递成本的89%,是投递成本中的主要成本。人工成本过高成为投递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今年二季度,在南通市分公司的指导下,城区寄递事业部开始谋划准加盟制改革。除了执行“四个自主”以外,王娟当时还萌生一个大胆的想法:打破身份壁垒,在投递端实行“无底薪”制,以此降低投递成本,激励员工专注于市场发展与客户开拓。
由于城区营投部人员构成复杂,既有原邮政老员工,又有原速递员工,还有一部分外包用工,如此的改革势必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也难免遭遇一些阻力。但是,要发展就必须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因此,让大家达成理念上的共识是第一要务,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该寄递事业部从党建引领入手,组织“三会一课”,由疫情期间“四进四出”武汉的员工包邱华讲述“逆行”的英勇事迹,增强了全体员工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南通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承东及分管副总经理杨俊带领人力部、运管部负责人到营投部进行形势任务宣贯与准加盟制方案解读,为基层员工厘清思想上的障碍与方案上的困惑,进一步坚定改革发展与降本增效的信心。一个月里,城区寄递事业部管理团队27次到访各营投网点,与员工坦诚相待,从行业角度、企业角度、企业与员工共存关系等方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增强员工的共识与获得感,扫清了改革路上的阻碍。
一系列务实的工作下来,城区寄递事业部的投递端绩效模式由2019年的“底薪+计件”顺利调整为“无底薪+计件”,投递平均计件单价也进一步对标行业,由1.3元/件压降至0.9元/件。
多管齐下的压降实践
除了改变绩效模式,城区寄递事业部还通过架构优化、能力建设、外部合作、管理提升等形式,进一步压降环节成本。
在架构优化方面,按照扁平化原则优化内设机构组成,精简组织架构,实施竞聘上岗,解决了部门冗员问题;揽投端打破传统“固定段道、单兵作战”模式,细化经营单元,划分了34个网格,实施投递作业模式集约化,提高投递效能。通过这些举措,城区寄递事业部减少用工22人。
在能力建设方面,实施“直投+自提”模式。8月,南通城区紫琅营投部分拨直投中心投产使用,直投单价0.2元/件,远低于自有和外包投递单价,日均投递量达2500件。10月31日,钟秀营投部分拨直投中心启用。今年以来,城区寄递事业部进一步对标行业先进,加快自提点建设,对空白小区实施销号制开发,累计新增自提点76个,自提比例由41%提升至75%,日均自提量达2.2万件。
在外部合作方面,与电信公司签订代投代揽服务合作框架协议,邮电双方进一步整合自身资源,通过在电信营业厅叠加邮政自提代投业务,实现互利共赢。目前,城区寄递事业部已与29家电信营业厅完成签约,自提结算成本为0.4元/件,低于行业自提单价。截至10月23日,累计代投邮件7162件,压降社会代投成本4000余元。
在管理提升方面,突出精细管控压降成本。城区寄递事业部出台了《物料请领相关规定》,对当月物料请领数量和实际业务发生数量比对控量;开展优秀工作法有奖征集活动,对基层科学报价、环保包装等案例进行总结推广;引导每位员工关注日常水电费报支情况,杜绝跑冒滴漏,培养员工会算账、算细账的思想意识,落实上级“过紧日子”和降本增效的要求。“夏天的营投部除了办公电脑屏幕亮着,根本看不到灯亮。”城区寄递事业部副经理马斌的一句话传神地描述出降本举措在基层的落地执行情况。
揽收致富的开源之路
投递端实施“无底薪”模式,且投递单价同步降低,那员工的绩效从哪儿来?
对此,城区寄递事业部顺应形势,提出了“投递解决温饱,揽收实现小康”的发展理念。改革以来,“随手拍”竞赛、散户营揽竞赛、季度竞赛……一个接一个的竞赛活动点燃了员工发展业务的氛围;节礼项目、医药项目、生鲜项目……一个又一个的同城业务提升发展规模。为了突出效益优先原则,城区寄递事业部还对员工的揽收计件单价按照实收资费实施按档计价,体现严控资费、可持续的市场竞争导向。
今年1~9月,南通城区寄递事业部全成本口径件均投递成本降低了1.56元/件,累计压降成本1519万元;国内标快实现业务收入2189万元,同比增长33.4%;散户营揽收入同比提升95%;“随手拍”活动累计收集有效客户信息847户,成功开发211户,形成业务收入3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