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网整合 让资源活起来

——湖北十堰市分公司推进降本增效小记
本报通讯员 王嫣2021-01-05来源:中国邮政报

  自寄递业务改革以来,“增收不增效”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湖北省十堰市邮政分公司的决策层。为此,该分公司对标行业先进,以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能力创新为主线,实施普邮网与商投网整合(以下简称两网整合),进一步盘活资源,转换动能,激发动力,推进寄递业务降本增效,截至目前,为企业压降成本300余万元。 

  两网整合“提效” 

  推进两网整合,首先从配套组网模式变革开始。去年9月,十堰市分公司正式实施两网整合,将普邮网投递站与商投网揽投部合并,设立营业部,统一归口各县(市)邮政分公司管理,完成了“一个机构、一套体系”架构整合,实现了管理主体统一、生产调度统一、权责利统一。 

  整合后,全市原普邮人员全部并入商投网,各营业部将普邮段道叠加到对应的商投段道,以“点阵+网格”的投递方式缓解投递压力。同时,建立“1+3”帮扶机制,即1名普邮投递员帮扶3名商投人员,实行网格化投递,相互配合,推进中转接力投递,缩短投递时限,提高揽收效率。 

  “现在我们的人员增至50人,每5人组成一个团队,负责一个网格,通过团队联合作业,使分拣下段较以往缩短了40分钟,为投递员揽投邮件及与客户沟通争取了时间。现在我们日均揽收散户快件由2000元增至1万元以上,‘双11’期间更是实现了翻倍增长,邮件及时妥投率、揽收及时率也大大提升了。”三堰营业部经理曹平介绍说。 

  营业部统一执行“底薪+津贴补贴+计件提成工资”的薪酬分配模式,重点加大计件提成工资占整体薪酬的比重。对原普邮人员叠加特快、快包揽投服务,对原商投人员叠加报刊收订、金融、邮务等业务营销,鼓励两网人员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多产品、多领域、多角度的业务拓展。 

  “‘双11’期间,我除了投递、揽收快递外,还利用投递间隙尝试向客户推销酒水,宣传储蓄、保险业务,效果还不错。”城区分公司六堰营业部揽投员夏明满意地说。六堰营业部投递员彭正林也表示,“双11”期间,帮扶揽投邮件日均220件左右,仅此一项就增加薪酬1500余元。 

  以往,因投递量大,商投网揽投员仅靠投递计件就能拿到一定水平的薪酬,揽收和开发市场的积极性不高;普邮网投递员由于‘基本工资+提成’的薪酬分配模式保障性过高,揽投快递缺乏主动性。通过整合,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我在投递报纸途中,主动要求派送一些邮件,一个月又能多拿几百元!”火车站营业部投递员赵凤清说道。而他的搭档、揽投员柯伟也算了一笔账:“往年这时候,我日均投递250件包裹,每天光投递都要忙到很晚。今年有了赵凤清帮忙,日均投递量下降到180件。我也能腾出更多时间进行揽收,日均揽收量增长了40%。” 

  资源共享“降本” 

  通过两网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近期,十堰市分公司财务部公布了一组数据:两网整合后,全市共实现了“四个共享”:一是人员共享,通过整合,全市揽投人员达到272人,少投入外包人员59人,年节约外包费57万元。同时分流管理人员12名,年节约管理人员人工成本86万元。二是场地共享,通过合并站点,全市生产场地由以往的27个减少至13个,减少速递租赁房屋4处,年节约租金13.8万元。三是车辆共享,揽投车辆实行统一调配,减少车辆油耗等费用53万元。四是网路共享,全市现有邮路276条,减少县(市)委办邮路237条,年节约邮运成本55万元。加上设备、办公资源、办公业务用品等公共资源的共享,累计降本约317.8万元。 

  此外,通过资源共享,带动寄递业务收寄、内部处理、投递及管理环节成本较2019年分别降低了71.89%、33.76%、28%和51.6%。 

  “今年我们全面推行一联电子面单,每件压降直接成本0.15元。仅8~10月就节约单式成本10.2万元。”面对快包业务居高不下的成本支出,十堰市邮政寄递事业部快包部经理李东梅通过跟班调研、系统取数发现,使用一联电子面单是降低快包收寄环节成本的一个重点。 

  在进一步调取寄递产品资费管理平台系统中的抽样邮件时,李冬梅又发现,快包处理环节降本增效的关键点在于单袋集包数量是否超过10件。为此,全市深入推进全面集包工作,将以往“单品集包”改为“大小搭配集包”,确保在30公斤限重内集包量最大化,每袋集包量达到10件以上。通过这一改变,全市快包件均成本减少0.13元。 

  “我们结合分拣作业不均衡的特点,在处理中心全面推行小时用工,小时工灵活补充,在保证邮件处理时限的同时,节约件均成本0.05元,年节约处理成本约36万元。另外,在投递环节,尝试在城区东城营业部实施商投业务整体外包,通过招标采购降低外包单价,件均投递成本降低0.2元,年节约投递成本约12万元。”十堰市分公司运营管理部经理赵开军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