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鹿”而名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素有“鹿城”美誉,钢铁、稀土、黄河文化等是广为人知的城市名片。2020年11月,包头市邮政分公司抓住市政府扩大招商引资、打造营商环境城市品牌的契机,量身定制了5套、46枚《美丽包头》明信片,将城市风光、地标建筑等具有代表性的人文地理景观包罗一体,系统性、多维度呈现了包头的地方风貌,共印制销售3.3万套,实现业务收入67.4万元。
千回百转 水到渠成
2020年11月25日凌晨1点,包头市分公司集邮与文化传媒部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设计人员韩国梁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眉头微蹙。与他搭档的孙海峰坐在离他不远处的电脑旁,布满血丝的双眼,同样心无旁骛。静悄悄的办公室只有钟表秒针和敲击键盘的声音。
这已经是韩国梁和孙海峰在办公室鏖战的第三个晚上了。两天前,他们接到任务,要求在短短三天时间内,设计出包括“城市地标”“景点”“人文”“军工”四个维度的内容。对他们来说,这套明信片的设计难度不算大,但时间紧、任务重,关键问题在于这套明信片的意义非同小可,需要精准的定位与表达。在孙海峰的印象里,之前的明信片项目主要是和景区合作,不成体系,如此规模化地通过明信片输出包头的城市印象,是多年来的首次尝试。
此前,包头市分公司一直尝试利用专业资源优势参与包头市城市品牌的塑造推广。近几年,该分公司总经理姜春岩以新媒体和定制型邮票为“敲门砖”,多次走访政府部门寻求合作。2020年11月中旬,姜春岩带着《魅力包头·军工之城》的邮册样品再次来到包头市政府进行项目公关。与相关部门对接过程中得知新任市委主要领导更倾向于明信片的文化概念,双方就“美丽家乡寄出去”项目合作一拍即合。
随后,包头市分公司组建了项目小组,由市分公司副总经理魏芳率队,带领小组成员策划开发制作方案,按照市委宣传部相关要求,明确设计内容和制作时限,主动联系全市各个摄影协会,在近千张摄影作品筛选出能够展现包头城市特色风光的作品,初步设计主题明信片12套、120余枚。
一波三折 柳暗花明
这12套、120余枚明信片的设计绝非易事。韩国梁和孙海峰每人分别负责设计两种风格,包含手绘版式、图案装饰版式、图片版式、混合版式。“我们的设计主基调是美观、大气、稳重,既体现出明信片这种载体的文化属性,同时也契合城市性格。”韩国梁告诉记者,“设计过程需要把素材转化为自己的理解,还得权衡受众的需求,不断地推倒重建。”为体现明信片的文化内涵,明信片的背面一侧采用泼墨效果,邀请专业篆刻师篆刻了“鹿城印象”印章,加盖在卡片泼墨位置和套盒的封口位置。
2020年11月26日,明信片设计样稿终于尘埃落定。政府部门通知第二天要上会审议,需要提供成套样品。项目小组连夜联系印刷厂出片制样。据小组成员刘东介绍,邮政的合作印厂远在外地,时间匆促,临时找到的印刷厂实现不了卡片双面印制,项目小组成员手工剪裁、粘贴、折叠包装盒,连夜整理出10套样品。设计人员会同政府部门人员制作讲解课件,以便第二天更直观呈现设计思路和理念。经过最终审核把关,“城市地标”“景点”“人文”“军工”四个板块整合为“景点”“人文”两个维度,最终敲定制作5套、46枚。包头市分公司全程安排和跟进成品印制工作,并协助政府将明信片免费分发给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同时,出资印制了一部分,在邮政网点进行销售。
元旦期间,客户王先生在九原区文明路邮政支局办理完业务后,顺便购买了一套摆放在柜台上的《美丽包头》明信片。看到卡片上熟悉的风景,王先生不禁感慨道:“很多地方离得近,反而去得少了。这么多年不知不觉过去了,城市变化挺大的。”王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包头人,明信片曾流行于他成长的那个年代,“很有历史底蕴的东西,现在手机视频图片看得多,但感觉不一样,这个形式挺让人怀旧的。”王先生当场写了几枚明信片,寄给远在他乡的好友。
为让明信片上的“鹿城”声名远播,包头市分公司联合市政府组织开展明信片万人寄递活动,并通过网点视频联播、美篇、微信朋友圈等线上平台,以及网点销售、包裹搭载等线下渠道进行推广。在协助政府部门分发过程中,工作人员号召大家将明信片通过邮政网点寄给区内外的亲戚朋友,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成为包头形象的宣传大使,把“美丽包头”通过明信片传递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