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量向上 成本向下

——看武汉邮区中心局如何打开降本增效新维度
中国邮政报记者 周唯2021-04-29来源:中国邮政报

  2020年1~9月,武汉邮区中心局(以下简称武汉中心局)根据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寄递业务降本增效指导意见的精神,坚持运用“三个视角”找差距、“三大规律”促改革,对标先进,对照“比学赶帮超”推进降本增效目标,总成本降低了4029万元。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昂的运营成本。 

  武汉中心局副总经理杨祖伟表示,寄递生产的四大环节中,中心局就占据了两个。无论是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的要求,还是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都要求我们思变图强、抓细抓实,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动寄递降本增效工作。 

  武汉中心局为此自我加压,勇于创新,先试先行,持续压降运营成本,于去年10月启动新一轮外包。 

  捷报再次传来: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包件处理量同比增长44.6%的情况下,内部处理外包实现降本1926万元,降幅达28.4%。 

  武汉中心局是如何打开降本增效新维度的?

  抓大放小?精打细算才是硬招

  说起新一轮外包,最大的变化是计价方式转变。武汉中心局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李文进介绍:“我们根据生产实际,对新一轮外包的计价方式进行优化,通过实行全覆盖计件、对标先进限价、分区阶梯计价,实现外包单价最优化、降本效果最大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环节联动带来标段变少,外包公司“六变四”。这样一来,外包公司有得赚,武汉中心局也能控制各标段利润空间,从而获得更多的议价权。 

  精打细算绝非这一点,“效益一点一滴抠”的思路在这里得到了实践。首先是优化计价方式降成本。武汉中心局推行全覆盖计件,对原实行非计件的非直连格口处理等环节全部调整为计件模式,计件外包作业环节基本实现全覆盖;同时,指导外包公司对卸车、供件等关键环节人员薪酬实行计件模式。 

  第二招是对标先进限价。参照行业先进,对标全国先进,建立各环节、各岗位工种的外包价格上限管控标准,以利于立标达标。通过新一轮外包,装、卸、供环节综合单价下降到0.098元/件,同比降幅为19.7%,达到行业先进,低于对标社会快递公司0.1元/件的标准。 

  分区阶梯计价是又一招。在全面实行计件外包的基础上,对关键环节根据工位基本作业量、日常作业量、旺季作业量分为区间阶梯计件递减核算,既保证基本处理能力,又体现规模降本效应。 

  武汉中心局对处理环节管理人员、班组长、后台支撑人员,同样采用“计件薪酬+竞赛激励”的模式。对能计量到个人的全部计量,不能计量到个人的则按班组和车间计量,并常年举办邮件处理效率竞赛活动,让大家作业效率越高,收入越高;同时,激励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动态配置人员,强化现场调度,充分发挥设备效能,提高人均处理效率。2020年“双11”第一阶段人均处理效率较2019年提升29%,“双11”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再提升11.6%。2021年春节旺季生产期间,武汉中心局日均使用外包人员较2020年减少约370人次,人均处理效率提升16%。 

  武汉中心局还鼓励市、州分公司够量直发。原本可以结算的邮件,为什么要鼓励直发?因为这样运作不仅可以减少市(州)到中心局的省内运输盘驳成本,还减少了中心局的内部处理成本。企业整体成本降低的同时,也提高了邮件时限。武汉中心局主动对接量大的市(州)分公司,积极协调邮路计划、提供业务培训、派车支援,协助做好够量直发、串行拼车工作。 

  “降本增效不仅要会省小钱,还要会算大账。”财务部负责人余超深谙此道。 

  一降了之?贴近生产才是实招 

  4月20日,在武汉中心局卸车垛口,一台台高分子雾化消毒器吐着白雾,对正在卸车的进口邮件进行全面消毒。疫情之下,消毒是无法避免的环节和成本。武汉中心局之前在每个卸车垛口配备专职消毒人员,现在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消毒设备。21个固定垛口全部安装高分子雾化消毒器,并在临时垛口机动配备同款消毒器。此举不仅每月节省人工消毒成本约28万元,还提升了消毒效率,降低了包裹水湿概率,让用户体验更好。

  邮政员工都知道“上一环节为下一环节服务”的重要性,而让外包人员树立这个理念还需要时间和过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如将卸车、供件、装车、非直连格口处理等环节,统一设置为一个标段外包,不仅解决了各环节衔接不畅的问题,也利于外包公司综合调度,提升外包人员的综合利用率。这正是推行环节联动外包带来的变化。 

  武汉中心局根据作业处理环节关联程度,将双层分拣机中紧密关联的处理环节联动,激发上下环节联合作业,提升处理效率。如卸车与供件环节实行联动外包,非直连格口处理与装车环节实行联动外包,卸车、供件环节之间相互配合,非直连接笼与装车人员合理调配,有效提升分拣机处理效率,确保邮件及时处理发运。正是依赖这一方式,2020年“双11”期间,双层分拣机5天日处理量列全网同类设备第一,单层分拣机3天日处理量列全网同类设备第一,大小件分拣机日处理量峰值达到52.8万件,均突破历史纪录。 

  武汉中心局还动态启用另一处理场地的大小件分拣机的卸车、供件、装车以及非直连格口处理等环节,与主要处理场地的双层分拣机相同环节绑定为同一标段进行外包,利用外包方对双场地外包作业人员综合调剂使用,有效保障各作业区域外包作业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 

  4月14日10点7分,武汉邮区中心局南楼,几名身着“前包马夹”的工人分散在皮带机两侧处理异形邮件,龙门架上的顶扫不断读取着数据。要是你在一个半月前来这里,你看到的是工人把笼车摆成一圈,再从托盘上拿出邮件扫描和分拣。然而,这条异形件分拣皮带生产线投入使后用,处理人员人数并没有变化。那投资改造有必要吗?邮件处理中心车间综合员胡昌伟的回答是肯定的:新生产线的投入,使异形件处理和信息上传效率都提高了许多。对于处理环节而言,时限同样是最大的效益。 

  一系列变革的成绩不仅在财务数据上得到了体现,时限指标也同样出色:2021年关键指标明显提升,2021年一季度特快内部处理及时率提升了11.1%、快包内部处理及时率提升17.2%。 

  “包”治百病?持续优化才是高招

  “夜间是邮件处理的高峰时段,我们一定要根据邮件量动态安排人员,按照作业规范进行卸车、供件、装车,提高生产效率,保障邮件时限质量。”4月18日下午,邮件处理中心车间夜班班前会上,带班领导魏振博就当晚的生产要点进行强调部署。参加会议的不仅有邮件处理中心的管理人员,还有4家外包公司的4名管理人员。 

  因为建成时间较长,武汉中心局现有场地条件、处理工艺对新处理流程均有一些限制。先天不足,武汉中心局就坚持向管理要效益,持续优化管理手段提效能。 

  首先是强化外包考核管理。武汉中心局修订完善业务外包管理办法,明确作业定额标准、作业流程标准、现场管理标准、人员行为规范,突出时限质量考核标准。 

  在新的作业模式下,外包公司的“主力军”地位毋庸置疑。但“外包”不能治百病,必须让他们参与管理,融入团队,不断提升素质。人力资源部门建立常态化培训与旺季重点培训机制,各部门日常利用班前会加强规范操作的业务学习,固化操作流程和操作习惯,并针对现场管理、安全管理等重点制度,不定期开展宣贯学习,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特别是“双11”、春节旺季,对外包管理人员、骨干和临时人员在重点环节开展多轮次突击培训,以达到战时练兵、决胜一线的目的。 

  其次是管理上“内外兼修”很重要。在加强对外包方管理的同时,武汉中心局在自有生产管理人员培训、作业区域处理效能竞赛组织、时限质量专班强化时限质量管控等方面没有丝毫放松,充分挖掘自有人员潜能,提高生产效能和时限质量。 

  通过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武汉中心局总结出独具特色的“123”工作体系,即“瞄准一个目标”,同心同力齐抓降本增效;“紧盯两大环节”,着力压降运输环节、处理环节成本;“强化三项管理”,强化外包管理,强化效能管理,强化后勤管理。 

  在“123”工作体系下,降本增效做到了全员参与、人人知晓、齐抓共管、层层落实。以武汉中心局内部开展的“金点子”活动为例,722名干部职工积极为企业建言献策,参与率达到70%,在武汉中心局掀起了“小改革、大效益”的创新热潮。该活动共征集“金点子”68项,归并后实施16项,共计节约成本约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