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新时代“赶考”新篇章

——寻访西柏坡“人民邮政发祥地”
中国邮政报记者 方怀银2021-06-29来源:中国邮政报

  总有一些年份,会在历史的年轮上烙下闪光的标记;总有一些地点,会在历史的坐标上镌刻光辉的印记。 

  太行东麓,滹沱河畔。群山环绕间,一个普通的小山村,是“寻迹红色邮政传承红色基因”采访组此行的目的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 

  西柏坡是我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三大战役”在这里指挥,“两个务必”在这里诞生,“进京赶考”从这里出发。 

  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的西柏坡,就这样在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上留下自己的印痕。 

  时代的脚步匆匆而过,历史的印痕历久弥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追寻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临近“七一”,从石家庄市到西柏坡纪念馆的道路两侧,充满正能量的标语总与人不期而遇。道路两侧灯杆上悬挂着写有“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奋进”的旗子,“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弘扬西柏坡精神,走新时代赶考路”等大型宣传条幅不时出现,巨型LED显示屏上“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字字有力,让前来西柏坡参观的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信念,汲取力量。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在西柏坡纪念馆广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铜像并肩而立,目光如炬,凝望远方,仿佛在眺望即将到来的胜利。铜像前,鲜花铺就的11个大字“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静静地向每一位来访者述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人们驻足拍照留念,重温入党誓词,追忆党中央在西柏坡带领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10个多月时光。 

  “巍巍太行山连山,群峰挺立接蓝天。就在这个太行山区的老山根儿,有一个不大的小山村。这个小山村很特殊,似熠熠闪光的大明珠……这个小山村放光辉,是中国革命的里程碑,咱们中国人,牢记这个山村在心窝,她就是革命圣地西柏坡。”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申媛丽一段清脆的快板解说,道出了西柏坡的历史地位。 

  在绵延千里的太行山中,平山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该县县志中记载:平山,北岳控其东,太行揖其西,北依林峰,南对光禄;右襟冶水,左带滹沱;万山峨峨,百川浩浩;钟灵毓秀,物华天宝。西柏坡三面环山,一面紧邻滹沱河,攻守自如,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成为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的先决条件。 

  “平山1931年就有了党组织,到了1946年已经有2万多名党员。加上群众基础好,人民群众听党的话,紧跟党走,所以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中央工委进驻,从此这个小山村开启了不平凡的使命。”申媛丽说。1948年5月26日,随着战局的转变,毛泽东等人来到西柏坡,中共中央五位书记齐聚这里。西柏坡,成了中共中央新的所在地,成了指导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中枢神经。毛泽东曾称赞:西柏坡“是个理想的总指挥部”。据统计,在西柏坡期间,他亲手起草的电报有400多封,仅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就有197封。西柏坡作为指挥300万军队的大本营,与全国各战区的往来电报、信件和报纸,像雪片一样,昼夜不断。初夏时节,毛泽东旧居院子里一株梨树已经挂果,青色的果子,绿色的枝叶,生机勃发。 

  “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长江以北地区大部分解放,解放军已呈向全国进军之势。3月5日到13日,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申媛丽指着一间大屋子说道,“当时中共中央没有专门的礼堂,这里是伙房临时布置的。代表们开会时就带着凳子来。”一个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新中国历史上如此重要的会议,却是在伙房里召开的,令人惊讶。在这个会上,毛泽东还谆谆告诫:“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由此诞生。 

  “带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在西柏坡,采访组一行一直在思索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和力量,支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漫步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在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图片、一次次解说中,我们找到了答案,是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和初心。“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的一系列为人民的工作,得到了老百姓和民主党派的拥护,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政治基础。”申媛丽指着一封哈尔滨市顾乡区靠山屯翻身农民写给毛主席的信,深情地说道。在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党中央就明确提出,即将建立的政权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级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

  人民邮政于这里发祥

  在西柏坡纪念馆第九展厅,毛泽东题写的“人民邮电”四个金色大字,正是新中国为人民执政、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1948年12月,华北邮电总局负责编辑邮电杂志的孙志平考虑到当时全国解放在即,人民将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便向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请示,建议将《华北邮电》改为《人民邮电》。”说起“人民邮电”的由来,平山县邮政分公司集邮与文化传媒部的王磊如数家珍。在积极筹备《人民邮电》创刊工作时,大家非常渴望能请毛主席题写报头,于是推举孙志平给毛主席写信。信写好后,孙志平把它郑重托付给山河邮局局长赵博一,赵博一当天就把信交给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处长曾三,请他呈送毛主席。12月31日上午,华北邮电总局局长苏幼农高兴地把主席的题字交给孙志平。这可是一件在新中国邮政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事件。“人民邮电”题词意味深远地诠释了邮政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内在联系,为新中国邮政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人民邮政为人民”成了邮政人的初心使命。 

  说起给毛主席送信的山河邮局,可是大有来头。“中共中央来到西柏坡后,与各解放区和各野战军的联系,主要有3种通信渠道:一是通过无线电台,二是通过机要交通,三是邮局。大量的普通邮件、宣传材料、报纸杂志都通过邮局传递。晋察冀边区邮政管理局在1948年2月21日设立了山河邮局。”平山县分公司总经理封素莉向采访组介绍山河邮局的由来,“现在设置邮局,一般用地名,平山县并没有叫山河的地方。”原来,为了保密需要,就用平山的“山”字和滹沱河的“河”字两字命名,寓意祖国大好河山。 

  山河为名,历史见证。当时,山河邮局有两条邮路,一条是与晋绥、陕甘宁、晋察冀豫解放区联系,另一条是与华北、华东、中原、东北等解放区联系。“山河邮局开办初期,取送各类邮件和报刊,都是骑马。马有时不听使唤,过滹沱河很危险。后来就改用自行车和步行取送邮件。”看护平山县里庄村人民日报创刊旧址的康贵起,今年69岁,说起当年邮政工作人员来这里取报纸的情形,就打开了话匣子,虽然这些事情都是听他哥哥康文远说的。当年《人民日报》的编辑部就设在他家。“他们每天凌晨三四点钟从西柏坡到这里取《人民日报》,再到冶河邮局交换邮件,10点左右回到山河邮局分发投递,使中央机关早看到报纸,以便了解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情况。”康文远在2013年曾撰文回忆当时山河邮局员工付江海取送《人民日报》的情形。付江海每天要骑行40多公里,将200份《人民日报》送到中央机关。他将《人民日报》分成4卷捆在车上有半米多高,老乡们见到,常打趣说:“嗬!比小驴子驮得还多!”时间一长,报社人员见他一到,也喊:“小驴子来喽!快帮他装车!” 

  山河邮局成立之初,正值辽沈、淮海、平津战役迅猛发展之际,刊登“三大战役”胜利消息的各种报纸,都是通过山河邮局向中央机关发送的。

  “赶考”在这里接力

  在平山这片红色土地上,从“两个务必”的见证者到践行者,在历史的每一页,一代代邮政人用扎扎实实的行动,为伟大精神写下生动鲜活的注脚。 

  2005年5月26日是党中央进驻西柏坡57周年纪念日,国家邮政局向西柏坡纪念馆捐赠了3套晋察冀边区邮票,分别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邮票(大型)1套8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邮票(小型)1套15枚和《毛泽东像》邮票(阜平版)1套8枚。“邮政部门捐赠的邮票丰富了纪念馆的展览内容,是我们开展党史教育、红色教育的好题材。”知道我们是邮政员工,申媛丽特地对这套展品作了介绍。解放区邮票是红色革命政权的象征,是革命光辉历程的见证,也是邮政铭记红色历史的记录。这些珍贵的邮票,讲述的是历史,传承的是精神,让更多人读懂共产党人的初心。 

  从2000年起,王磊就致力于以邮为媒,传承西柏坡精神,先后策划制作了《聚焦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两个务必》等30余种邮册、明信片和纪念封,“我们希望能够借助邮政特色资源,把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红色密码’展现在世人面前,将西柏坡精神传得更远更广”。 

  遗憾的是,当年为党中央服务的山河邮局在1958年修建岗南水库时,被淹没在水库之下。为了更好地铭记这段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2019年5月26日,西柏坡山河圣地邮局在当地文旅小镇开业。时任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长的杨利民题写局名,门口五角星形状的邮筒彰显这所邮局的特别之处。每天有很多游客前来打卡留念,游客和集邮爱好者纷纷留言,“山河圣地邮局是我们集邮爱好者自己的家”“弘扬革命传统,传播优秀文化”……王磊他们开发的邮品和纪念戳等成为“网红产品”。 

  平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交通不便曾影响山区百姓的用邮需求。从2014年起,平山邮政克服诸多困难,在15个空白乡镇建设网点,逐步叠加包裹自提、警医邮等服务。目前全县建制村直接通邮率达到100%,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新时代邮政服务。付江海们原来每天起早摸黑跑的邮路,如今,投递员陈二建开着小汽车,只需10多分钟,就能将《人民日报》等邮件、报刊送到西柏坡纪念馆。 

  “这几年平山地方经济发展很快,我们平山邮政也发扬西柏坡精神,继续艰苦奋斗,连续五六年发展绩效综合排名在全市邮政都是名列前茅。”作为“邮二代”的封素莉,从学校毕业后继承了父亲从事的邮政事业,在平山邮政从营业员一步一步成长为县分公司总经理,2020年还被集团公司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今年前5月,虽然受到年初疫情的影响,但平山邮政收入计划完成率为45%,在石家庄邮政排名第3。“是党培养了我,我将继续带领全县邮政员工为平山人民服务,以优异成绩向建党百年献礼。”封素莉话语坚定有力。 

  历史照亮未来,征途未有尽期。历经百转千回,那些始终熠熠生辉的,是精神的凝聚、价值的沉淀;那些始终催人奋进的,是家国的书写、为民的情怀。正如《少年》MV所唱:“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初心从未有改变,百年只不过是考验。” 

  70多年前,党中央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如今,革命精神在西柏坡这块红色土地上绵延,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激励着邮政人书写新时代“赶考”答卷。

西柏坡是我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三大战役”在这里指挥,“两个务必”在这里诞生,“进京赶考”从这里出发。

西柏坡纪念馆内参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人员名单的展板。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

毛泽东为筹备创刊的《人民邮电》题词,为新中国邮政事业指明方向。

平山县里庄人民日报社旧址。1948年6月15日,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的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这里创刊。

西柏坡山河圣地邮局传承红色精神,传播优秀文化。

  (摄影:邸亚峥 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