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通民、通商,是邮政的立足之基。针对政务市场客户开发维护能力不足、专业服务支撑能力不够,尤其是省、市层面营销力量薄弱等问题,安徽邮政创新机制,在政务特快市场推行项目制,组建项目团队,助力“互联网+政务服务”,为邮政寄递业务发展注入新动能,展现新活力。
“我们去年开始推行项目制,运营一年多来,效果还不错。传统项目通过挖潜,做得更深、更细。特别是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我们的新项目不断推进,目前,政务特快发展后劲很足。”近日,安徽省邮政分公司速递部负责人占晓江告诉记者。截至7月底,安徽邮政政务特快业务收入占特快业务总收入的40%,业务规模位居全国邮政第6位。
体系重塑展新颜
2020年5月中旬,安徽邮政政务中心在全省公开招聘国内特快项目团队人员,经过组织报名、资格审核、内部专家面试等流程,6月初,正式确定入围人员,组建了8人的省级政务特快项目团队。
“省级团队是经营单元,各个子项目都是一揽子统筹、一竿子到底,做到了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目标到人、考核到人。”团队成员李小剑说,“市场调研、制定营销方案、项目开发、客户维护、集中培训和项目推广等,都是我们的具体工作。”
安徽邮政实行“底薪+业绩提成”的薪酬分配模式,团队成员月度业绩提成以所负责项目与上年同期相比形成的增量利润为主要指标,同时,挂钩新项目开发、收入完成进度、客户满意度、回款率等评价指标。项目年度形成的增量利润,还将计提年度业绩超额提成。薪酬分配模式引导团队成员围着客户和市场转,盯着满意度干、盯着规模干、盯着效益干。
“团队成员都是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有着丰富的营销工作实践经验和优异的营销业绩。大多在原来的岗位上就从事政务服务工作,熟悉业务,上手快。”政务中心负责人张达对组建的团队很是满意,“我们主要做的是通过项目经理制,运用激励手段,让大家的活力与发展动力充分展现。”
传统项目开新花
“法院项目今年变化最大,由舒城县一个点延展到全省,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同比增长81%。”张达说。
法院项目是政务特快业务的传统项目,近几年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但去年初受疫情防控和法院电子送达方式推广的影响,项目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如何破题,是摆在项目组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反复研讨,项目组决定从解决法院面临的“送达难”“案多人少”等痛点入手,在全省推进法院一站式综合服务。
舒城县法院是全省首家试点法院,邮政提供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主要包括一站式综合送达服务和一站式非核心事务外包服务。一站式综合送达服务,由法官一键生成送达任务,邮政驻法院送达中心人员完成材料领取、电子送达、邮寄送达、外出送达、公告送达等工作,送达结果生成送达报告实时反馈给法官,解决“送达难”问题,有效减轻了法官及书记员的工作压力,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问题。
在舒城县法院等试点运行的基础上,安徽邮政政务中心法院项目组编制培训材料,在全省组织多次多层级的培训,全面参与各级法院的走访、前期方案准备、业务演示推介答疑、招投标方案的确定及文书撰写、中标后的各项入驻安排等工作。目前,全省邮政已中标35家县(区)级法院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优化模式谱新篇
“真是太方便了,办理身份证就像网购一样。”去年9月,黄山市的王先生在收到邮政快递员送来的身份证邮件后感慨道。从网上申请到拍照、人脸识别、信息上传,一气呵成完成签收流程,将邮件交至客户手中,这是安徽开通身份证全程网办寄出的第一张身份证。
“全程网办后,投递是唯一与居民见面的环节,也是唯一不在公安系统内运行的环节。我们主动配合公安部门参与项目流程的规划与设计,打通了身份认证、支付、投递确认等诸多环节,直至项目的成功开办。”项目团队的陈金玲说。
据介绍,身份证全程网办在邮寄环节使用“速递便民通”采集信息,在投递环节采取“头像采集+人脸识别+GPS定位”签收模式,确保签收信息与制证信息相匹配。信息实时传送至省公安厅制证中心身份证系统内,保障了身份证网办邮寄项目的安全、准确、有效。
“这些项目在短时间就能实现全省运作,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张达对项目制带来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类似这样新突破的项目还在增加。
“互联网+”小组成功开发了教师资格证、互联网医院项目等多个便民寄递业务。多年来,安徽的教师资格证寄递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项目组成立后,将其作为重点攻坚项目。他们认真查阅安徽省政府相关政策文件,走访省教育厅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针对各地不同办理场景,设计行之有效的邮寄服务模式。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16个市中有15个市成功开办教师资格证寄递项目,新增特快收入46万元。
“我们要发挥项目经理的‘能人效应’,围绕14大类、87个服务项目,推广应用政务项目标准化模板,横向到边拓展事项覆盖率,纵向到底推进业务全开办,将政务项目打造成特快业务跨越式发展的增长极。”在占晓江看来,政务项目下一步发展还有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