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感动山东!“湖上鸿雁”王少朋14年往返四千余趟33万公里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赵冉冉2021-12-02来源:大众网

  “只要我负责的这几个村子还有村民居住,我就会一直干下去。”今年38岁的王少朋,是济宁市微山县邮政分公司南阳支局的一名邮递员,2007年至今,他一个人、一条船,每天往返70多公里,为湖上7个村的3500多名村民投递报刊、邮件、包裹。14年来,他每年都要往返300余趟,累计行程已经超过了33万公里。12月1日,“中国网事感动山东2021”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举行,王少朋荣获“中国网事·感动山东2021” 年度网络人物称号。

  早上7点半,迎着晨光,王少朋骑着陪伴他多年的电动车出门了。王少朋中等身材,戴着一副眼镜,面色泛红,黝黑的皮肤格外引人注目。他先会到南阳支局取走当天需要投递的报刊和邮件,然后再到300米外的快递点,拿上已经分拣打包好的快递包裹。路过粥店、包子铺时,他会挤出几分钟的时间来把早饭解决。当然,有时他也会在家里吃完再出发。

  王少朋是土生土长的南阳镇人,高中毕业之后,王少朋也出去打过工,干过建筑,还收过水费。不过,王少朋一直觉得,他的人生不应该仅止于此。直到2007年,微山县邮政分公司南阳支局招聘邮递员,王少朋毅然决然报了名,成为了一名邮递员。

  王少朋觉得,这才应该是他的归宿。“小的时候看着镇上的邮递员骑着自行车,挨村挨户送邮件,尤其是他们把录取通知书送到村民手中村民高兴的样子,当时就觉得邮递员这个职业很适合我,我以后也要干一个邮递员。”

  入职之前,王少朋以为会和别的邮递员一样,骑着车子到处去送邮件。但是,让王少朋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交通工具,不是车而是船。“我负责丁楼、李桥、管闸、龚庄、柳沟、王苏白、建闸这7个村的投递工作,全部加起来有3500多户村民,其中,水路来回超过50公里,陆路不到30公里,整个投递过程要六七个小时。”

  王少朋背上邮差包,把需要投递的包裹放到停在岸边的电动车,又开始了他的陆上投递之旅。丁楼村、李桥村、管闸村是王少朋需要投递的三个陆地村,虽然三个村子相连,但是距离并不近,三个村转上一圈,报刊、邮件送完,大概要耗时一个半小时。

  上午10点半,已经被汗水湿透衣服的王少朋回到了丁楼村码头。简单和码头上的村民寒暄两句,甚至都来不及坐下喝口水,王少朋就收起船锚出发了。因为时间不容许他耽搁太久,接下来的四个村子,全都在水上,龚庄和柳沟相距较近,但是王苏白和建闸距离较远,从王苏白村到建闸村,要在湖上航行整整一个半小时。

  因为发动机的轰鸣声,根本听不清楚声音,再加上还得专心航行,所以王少朋无法看手机,也不能听歌打发时间。他只能四处欣赏沿岸的风景,尽管14年来,他已经看尽了两岸的初夏秋冬。

  记者注意到,因为长时间的航行,王少朋总是会时不时的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坐的久了,身体受不了。”

  中午12点,邮船抵达王苏白村,因为村内道路狭窄,无法使用交通工具,王少朋只能步行去投递。此时的王少朋还没有吃午饭,记者询问得知,此前的大多数时候,他的午饭都在路上解决,有时会带着烧饼和咸鸭蛋,有时带上两桶泡面。“现在,我一般都是投递完回家再吃,因为在船上吃没有点热汤热水的,也吃够了,不愿吃了。特别是冬天的时候,烧饼冻得都咬不动。”

  王少朋说,这么多年的水上工作,让他的身体落下了两个毛病,一个是耳朵不太好,总是听不清楚声音,另一个就是积年累月形成的胃病。

  下午1点半,邮船抵达了最后的目的地建闸村。把最后一份报纸送到了建闸村村委会,王少朋一天的投递任务结束了。简单和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寒暄几句,王少朋就迫不及待的返航了。

  从建闸村到南阳镇,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而这也是王少朋一天当中最放松的时间。“因为把邮件、快递都送到了村民手上,如释重负,这也是我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

  其实,14年来,王少朋也有坚持不下去、想要放弃的时候。“有时候冬天实在太冷了,冻得受不了,就想我干脆换个工作。但是,一想到咱把包裹送到村民手里他们高兴的样子,就觉得为了这个咱也得坚持下来。”每每想要放弃的王少朋,第二天总会坚持爬起来继续去投递。

  “只要我负责的这几个村子,还有村民居住,我就会一直干下去。”十四年如一日的投递工作,让王少朋赢得了湖区村民的信任,他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湖上鸿雁”。

  “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我就应该这么去干,别的没什么,也没什么可说的。”王少朋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拥有一艘快艇。“这样现在的工作,差不多两个多小时我就能弄完了,就能节省很多时间去干别的工作了。”

  下午三点,邮船停泊在了南阳镇码头。抛锚上岸,匆匆吃完午饭,王少朋又要返回邮局,把第二天的邮件、报纸分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