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封“查无此地”的挂号信,新邵县邮政部门工作人员多方奔走,帮助江西八旬老人找到了失联62年的同窗。
8月31日,新邵县邮政分公司收到一封特殊的挂号信,寄件人是江西宜春的杨大生,收件人叫何龙,但地址却是找寻不到的“新邵县棠溪公社或镇(小庙)”。
“地址变迁,信件无法投递。”邮政服务质量室的负责人孙朝辉介绍,查无此地,按正常程序,信件将会被原址退回。但看到信封背面的那一行字,邮递员没有这么做。
信封背面留的字是:来自62年的寻找,请有关部门协助查找,或找其亲人、后人。
为了帮助杨大生寻找何龙,孙朝辉拨通他的电话,希望获得更多有用信息。
杨大生介绍,何龙是他在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宜春分校的同学,1962年他们从学校分别后就再没有联系上,唯一的信息就是同学寄语簿上何龙留下的地址。“现在我已经81岁,学校里何龙大哥对我的关照还历历在目,我期盼能再见一见他。”杨大生在电话中恳切地说。
孙朝辉发动各乡镇投递员,向各村打听是否有何龙此人,但均回复没有80岁以上年龄的“何龙”。
他又向公安局求助,得到的回复是80岁以上的“何龙”在新邵县户籍系统中确实查无此人。
孙朝辉没有放弃。转而向一些老投递员和退休人员打听,他们虽然对信件上的地址感到陌生,但提供了一些可能有用的线索。
有人说地址有可能是同音的潭溪镇。还有人说严塘镇和新田铺镇均有一个叫小庙头的村。
孙朝辉获得这些信息后,发动乡镇的支局长、营业员、投递员和退休老员工,一起深入到3个镇的各个村落寻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9月6日,好消息传来,严塘邮政支局的投递员刘剑找到“何龙”了。
刘剑在其投递区域严塘镇寻找线索时,听上了年纪的老人讲起,以前金子桥村有个小组叫棠溪,只是后来改名了。
获得这一信息,他就利用工作间隙到金子桥村挨家挨户打听。“连续4天,我只要在路上见到上年纪的老人,就会拦下来询问。”刘剑介绍,当天他走到一户人家,见屋内神龛上写着“何氏”,便走进去向老人打听,并向其讲述江西同学寻找何龙的事。老人听后说,村里的何志生有在江西学习的经历。
刘剑分析老人姓何,且年龄和经历也对得上,立即赶往何志生家询问。经现场确认,何志生正是杨大生要寻找的何龙。
刘剑欣喜不已,当即拨通杨大生的电话。两位老人在电话里确认信息后,刘剑把信件交给何志生。
原来,何龙的小名叫志生,当年在江西求学时用的是何龙这个名字,回到家乡后,家人又重新用何志生为他落户。
杨大生的来信,也勾起了何志生对老同学的思念。他找出当年留存至今的同学寄语簿,翻到杨大生分别时写给他的话:“我们的兄弟情义比南山、东海还长久深厚,我们这对异姓兄弟比亲兄弟还亲……”老人的双手摩挲着每一个字,哽咽着对刘剑说:“感谢你,让我们同学的情缘能够再续。”
近日,杨大生再给孙朝辉打来电话:“国庆假期,我将来到新邵,和老友好好相聚,也要好好感谢你们。”杨大生介绍,当年他是班上年纪较小的学生,个头也瘦小,学校劳动时,上山扛木头、修水库担沙土等重活每每完不成任务,都是何龙帮助他。最让他难忘的是分别那天,学校距离火车站有10多公里路,何龙叫上3位同学,帮他把行李全部扛上车。
“那次分别,我们便失去了联系,我多么挂念我的老同学呀!”电话那头,杨大生感动不已。